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大觀書社(義學)


大觀書社(義學)

地點: 板橋市西門街5號

大觀書社的成立不但促進地方上的和諧,對於教育文化的貢獻也非常大,又是板橋國小、大觀幼稚園的發源地,因此,它也成為板橋教育的起源.為什麼叫做大觀書社呢?原來在當初創立書社的時候,板橋、新莊一帶並沒有像現在的高樓大廈,從書社的位置向新莊方向望去,可以看見大屯山和觀音山遠遠相對。當時的淡水河岸到大屯山一帶是漳州人的地盤,淡水河另一岸到觀音山一帶是泉州人的的勢力範圍,因此,取名「大觀」,除了是視覺上的感受外,另一方面,也希望漳、泉兩州人能互相交往、和睦相處,意義非常重大。

三落大厝


三落大厝

地點: 板橋市西門街42-65號

三落大厝屋頂的建築方式叫做「燕尾」,在以前只有大官或是特別有錢的人家裡,才會蓋起燕尾形式的屋頂喔!看!屋頂尾端向天空分叉延伸,像不像是燕子正要展翅飛向藍天呢?  往屋子裡走去,磚牆上砌成四方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等各種形狀再以巧妙的排列組合,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案。大門兩側,甚至還有雕刻成吉祥圖案的紅磚;木門、窗戶上,也以各種幾何圖形排列,形式多樣,色彩豐富,充分展現匠師的巧思。  屋內的結構也具備了曲線美,並且利用華麗的花葉曲線裝飾,豐富了原本呈銳角直線的室內磚製隔間牆,可惜這座宅邸已經沒有人居住,看不到室內擺設情形,否則應該會更加的絢爛華麗。

林家花園


林家花園

地點:板橋市西門街9號

林家花園在清光緒年間陸續興建,到了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才全部完工,據說總共花了五十萬兩,相當於同時期建造的台北城總經費的兩倍。無論是規模的龐大,材料的選用或是施工的繁複考究,在當時都是非常難得的。因此有「園林之勝,冠於北台」的說法,是台灣園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。日據時代,還曾經利用此地,辦了一次大型的園遊會。

先嗇宮


三級古蹟先嗇宮:

又名五穀王廟,主祀神農大帝。清乾隆20年,三重埔居民於三崁店附近建廟崇祀,後因水患移至五鼓五村,並於道光30年重修擴增成今日之規模。先嗇宮歷史悠久,已有近250的歷史,為本縣三級古蹟。每年農曆4月26日「三重大拜拜」時,全三重的廟神均於此集合,舉行遶境活動,熱鬧非常,為三重市一年一度之盛事。 先嗇宮是三重境內最早的一座廟宇,清朝乾隆初期創建,距今約有二百五十年的歷史,先嗇宮威靈顯赫香火鼎盛,除了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之外,最彌足珍貴的是擁有許多的書法楹聯寶藏,如台灣近四百年來最偉大的書法家曹容大師,其遺於先嗇宮的手澤,數量冠於全省寺廟;另文昌殿內亦有陳維英舉人親書楹聯、名將孫立人將軍題匾乙方;尚有羅秀惠舉人、張書紳、林宗衡、李種玉、陳維菁、林旭初等貢生、秀才作品,很值得一看。  另外先嗇宮雕梁畫棟,建築彩繪的細緻瑰麗,堪稱台灣傳統寺廟對場作之典範,因此吸引大批慕名而來的學者專家,從事考據研究。為了讓大家得以更深入了解取材之典故、雕刻之精髓,先嗇宮備有導覽員為民眾解說,讓巧奪天工太璞宮:太璞宮原名「太僕宮」,隸屬佛教寺廟,主要祟祀五聖恩主,主祀「孚佑帝君」,即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,故地方人士慣稱「仙公廟」;日本大正二年(西元 1912年)歲次癸丑四月,由地方士紳李光輝、林清敦、林慶鐘等三十三人籌建,廟址位於今天的中正北路底,三重市與五股鄉的交界處,建築座南朝北,遠眺觀音山與大屯山,其中庭園部分佔地相當寬廣,整體環境清幽雅致,到訪遊人總有「庭院深深深幾許」之感,為三重市宗教建築名勝之一。

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我的小小無名

無名網址
請大家多多留言
幫忙增加人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