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

二重疏洪道河濱公園


二重疏洪道河濱公園---大台北都會區內最大的城市公園
二重疏洪道河濱公園的前身是洪水宣洩區的二重疏洪道,佔地八百甲的綠地,整治後,搖身一變成為大台北都會區內最大的城市公園。在這廣袤的草原綠地上,擁有全台最長二十公里的自行車步道,並規劃設置六十八座的多功能運動場地,能夠讓大家盡情奔跑、恣意揮汗;除此之外還擁有七座自然的生態景觀公園,分別是沼澤公園、蘆堤公園、親水公園、荷花公園、運動公園、圳邊公園及淡水河畔公園。歡迎您來這裡察雲、追風、觀物,輕鬆一下。

萬善同


萬善同: 慈善救濟普渡生靈的「公有陰廟」-- 萬善同萬善同位於二重疏洪道內,是疏洪道內唯一在開闢之際,未被拆除的建物。此廟在清末即已存在,為昔日頂崁墓園,從前開墾初期二重埔地區往生的人,多就地埋葬,日治時期地方人士為繁榮地方,始禁止濫葬,並且將二重埔五保內所有的荒塚屍骨,集中在萬善同,由五保共同祭祀。而因為萬善同是由二重埔五保(五里長)為地方安寧,共同集資興建,因此乃為一「公有陰廟」,在台灣實屬少見。

二二八紀念公園


二二八紀念公園---台北縣首座二二八和平公園
本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位於本市忠孝路二段兩側,為台北縣首座二二八和平公園,該公園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開工,八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啟用。內部主要設施除二二八紀念碑之外,另有里民活動中心、紀念雕塑、彩色噴水池、兒童遊戲場及綠化設施等供民眾使用,值得您參訪一遊。


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慈愛公園的由來


慈愛公園(公一五)慈愛公園位於仁美街108巷13號,主要設施有兒童遊具、體健設施、涼亭。始建於民國80年,後因舖面破損不堪,且公園陰暗雜亂,故於民國93年底進行規劃改建工程。改善後的公園將各空間作了妥善的規劃運用,廣場舖面也改採不易破損又易修繕之洗石舖面,公園面積雖小,但擁有兒童遊戲區、成人體健區、休憩廣場、中式涼亭、綠化植栽。

碧華公園


碧華公園碧華公園位於三重市溪尾街﹝安養堂對面﹞,於民國74年6月闢建,另於民國 76年再擴建第二期工程,隨著時移世異,漸漸寥落,經由前市長朱清發為提昇市民公共活動空間之品質,期望以現代的專業規劃手法與結合社區發展特色,為碧華公園注入新的活力,於民國89年12月8日重新改建,且於民國90年8月3日完成,邁向新願景。

玄武宮的由來


玄武宮樹頭公位於車路頭109巷1號,主祀哪吒三太子。於民國九十三年承攬捷運三和國中站部分工程,進行地下探挖工程,發現一座大樹頭,廟方人員認為樹頭埋藏地底具有靈性,慎重其事僱用大型吊車將樹頭吊出土。本株神樹屬牛樟樹,考古鑑定樹齡超過五千年,深埋地下廿二公尺處達一千年。

義天宮的由來


義天宮 位於三重市車路頭街150號,崇祀主神為天上聖母碼祖。民國五十四年,市民李福池等十六人,從嘉義東石鄉蛤仔寮港口恭請天上聖母分靈,並選則車路頭街建廟,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安座,民國八十九年全宮工程竣工,香火鼎盛。 

水流公的由來


二、水流公(龍全宮)龍全宮(水流公納骨塔)位於碧華公園內,早年為分子尾公墓,自乾隆時代即已存在,至今已三百餘年。直到民國七十年因都市計畫, 將該地闢建為公園,地方人士,於公園內興建納骨塔,在七十四年間落成啟用,並成立「水流公」管委會。龍全宮廟主祀水流公,陪祀神農大帝、地藏王菩薩等神明,每年農曆的七月十六日舉行大拜拜。

碧華寺的由來


碧華寺「碧華寺」坐落於三重市東區分子尾地區。碧華寺原名為百華寺,創建於民國前2年(1909),早期為分子尾朝拜釋迦牟尼佛的小廟。由信徒林木立廟於現址。如今碧華寺已從早期奉祀釋迦牟尼佛的佛寺,轉變為儒、道、佛合一的民間信仰廟宇,供俸神祇,其造型均非常特殊,與一般廟宇有所差異,值得細細觀賞之。

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

先嗇宮的由來

三重先嗇宮位於臺北縣三重市五穀王北街77號,又名五穀王廟,主祀神農大帝。清乾隆20年,三重埔居民於三崁店附近建廟崇祀,後因水患而移至五鼓五村,並於道光30年重修擴增成今日之規模。先嗇宮歷史悠久,已有近250的歷史,為本縣三級古蹟,每年農曆4月26日「三重大拜拜」之際,整個三重的廟神均於此集合,舉行遶境活動,熱鬧非常,為三重市一年一度之盛事。
三重先?宮相傳肇始於清乾隆二十年,由二、三重埔之居民因崇杞神農大帝報其明農教稼之功,建廟於三崁店附近,後因水患遷移至五穀王村,後道光三十年重修,鄉紳林茂盛倡議重修廟殿,於是廟宇擴建為前後兩殿。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,廟宇呈現出斑剝之態,民國十四年(日本大正十四年,西元一九二五年)總董事林清敦先生邀請地方士紳共同募款重建廟宇,歷經一年始完竣。民國六十五年(西元一九七六年)出任本宮董事長的連清傳提議重建後殿,民國七十一年(西元一九八二年)落成啟用後為一棟三層樓殿宇。一樓供作社教活動中心,兩邊分設圖書室、勵學室、閱報室,並且定期舉辦晨間講道、社區登山活動、技藝比賽、婦女座談。原二樓奉祀黃帝,三樓奉祀主神神農大帝,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起,二樓改奉伏義聖祖、太上道祖、保生大帝,三樓加奉九天玄女、盤古大帝。兩廂都設有清靜客房,可容納三百五十位香客住宿,並有數百坪寬闊的地下室。
先嗇宮內的書法楹聯是廟中最重要的文化資產,近代名將孫立人將軍也有題匾,而先嗇宮的主體建築是典型的二殿二廊二護室的傳統廟宇,而國內祭祀神農大帝的廟宇中不計其數,但能夠精確保存神農大帝治百草救世人的精神廟宇恐怕為數不多,三重先嗇宮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六年了,先嗇宮堪稱是三重地區最古老的廟宇,在民國十四年重建時,還創下當時「台灣師」和「唐山師」對作拚場的先例,整體廟宇的建築在兩派宗師的對作下相當保留了台灣傳統廟宇建築,而且先嗇宮的楹聯也是在重建當時盛極一時文人所撰書的。
三重最負盛名的是「三重大拜拜」,因為以前居民大部份都是務農,故當然希望能年年豐收,而先嗇宮就是奉祀能保佑豐收的神農大帝,過去每到神農大帝誕辰時,大家就會大辦流水席,為早年的農業社會生活增添了幾許樂趣。先嗇宮又名「五穀先帝廟」,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年的歷史了,經過多年的日曬雨淋,難免也有斑?損壞情形,但經過最近的修護工程,已重新安座啟用,護佑更多蒼天子民。而今,先嗇宮已不僅止是一間廟宇,在這歷史交替的時代,即將風華再現,展現另一番新氣象,蘆洲與三重為北部地區神將最為密集的地區,然神將文化與先嗇宮的建築之美更是不可錯過的紀錄重點。